创建时间:2020-04-16 12:38:09
许多资深工程师,常常走着基础而又错误的设计之路。这就是电磁兼容性(EMC)设计的高频思维。
电磁兼容性(EMC)的问题常发生于高频状态下,个别问题(电压跌落与瞬时中断等)除外。高频思维,就是器件的特性、电路的特性,在高频情况下和常规中低频状态下是不一样的,如果仍然按照普通的控制思维来判断分析,则会走入设计的误区。比如:电容,在中低频或直流情况下,就是一个储能组件,只表现为一个电容的特性;在高频情况下,它就不仅仅是个电容了,它有一个理想电容的特性,有漏电流(在高频等效电路上表现为R),有引线电感,还在导致电压脉冲波动情况下发热的ESR(等效串联电阻),(如下图示)。
图一:电磁兼容性(EMC)_电容的高频等效电路图
从上图看出,设计师在电磁兼容性(EMC)设计时能起到很大的帮助。
按照常规思路,1/2πfc是电容的容抗,应该是频率越高,容抗越小,滤波效果越好,即越高频的杂波越容易被泄放掉,但事实并非如此,因为引线电感的存在,一支电容仅仅在其1/2πfc=2πf L等式成立的时候,才是整体阻抗最小的时候,滤波效果才最好,频率高了低了都会滤波效果下降,由此就可以分析出结论,为什么在IC的VCC端都会加两支电容,一支电解的,一支瓷片的,并且容值一般相差100倍以上多一点。就是两支不同的电容的谐振频率点岔开了一段距离,既利于对稍高频的滤波,也利于对较低频的滤波。
图二:电磁兼容性(EMC)_导线的高频等效电路图
线缆或PCB布线的高频等效特性(如上图示),无论高低频,走线电阻都是客观存在,但对于走线电感,则只在较高频时候才可以显现得出来。另外就是还有一个分布电容的存在,但是,在导线附近没有导体的时候,这个分布电容有也是白搭,必须要两个导体才可以发挥的作用。
电感和电阻的特性比较容易理解,就不作说明了。但磁环和磁珠的高频等效特性却不得不提一下,因为磁环对高频脉动的吸波作用,与电感的表现有点类似,所以经常被认为是电感特性,但事实上错了。磁环是个电阻特性,不过这个电阻有点特别,它的阻值大小是频率的函数R(f),如此的话,在一个带有高频波动的信号穿过磁珠的时候,高频波动会因为I2R的作用而发热,将波动干扰经过电能——磁能——热能的转化过程,所以在导线上波动比较强烈的时候,磁环摸起来会是温的。
以上是电磁兼容性(EMC)专业中高频思维的基础知识,了解电磁兼容性(EMC)方面的知识后,很多的设计问题都知其答案了。比如:
图三:电磁兼容性(EMC)_IC退耦电容的阻抗-频率特性图
对电子工程师来说,把电子器件都当成一个高频等效的组合电路,则电磁兼容性(EMC)设计将会更加完美。